第四十三章 选美风波-《争雄乱世》
第(1/3)页
话说知县刘榜样的随从当看到知县刘榜样及节级王吉利二人,以及刘丰台及儿子皆被大火烧死时,深知事关重大,如不尽快上报的话,自很难脱清干系,二人连忙便趁着黎明之时,马不停蹄,急速地赶往潞州城向潞州刺史报告去了。
话说潞州府刺史姓李名建立,当猛然闻知壶关知县刘榜样被大火烧死时,自是大吃了一惊,一阵问东问西,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清后,自知事关重大,耽误不得,立时随机便带领着刑书、招房、仵作、捕快等一帮人,一窝蜂的便都去了。
及到了壶关县刘丰台家后,面对着惨案,刺史李建立一边命令仵作前去对尸身及现场相验,一边随机便在刘府内设堂对刘府中堂失火的有关的人众询问盘查来。然而,不管是厨师,还是门卫以及更夫,一通审理盘问下来,自是一无所获也,不得已之下,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了仵作身上去了。
在此一定有人会问,那门卫不是被福居打晕丢到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了嘛,即然刺史询问盘查时,门卫他已经在场受问了,刺史怎么会一无所获呐?
尊驾,你说的一点不错的,但你要知多一事,不如少一事,言多必失这个理,他虽然是一个看家护院的门卫,但也深知事关重大,人命关天,讲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脱不清干系的。在明哲保身下,于是,他便宁可装作不知,自也不说出自己遭打晕倒之事也,试想一下,他闭口不讲,那刺史大人又怎么得知呐?闲言讲罢不提。
但说那仵作看着那四具尸首,皆已烧焦不成人形,走上前去,逐一挨个对现场一番相验,将相验结果如实填写好后,随即便报告了上去。
刑房的书办本是办案的老手,平日无论遇到什么疑难大案,到他手里从来没有办不了的,也从来没有结不了案的。当他接过验尸单,上上下下、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,眼见上面除所写四人是先遭人砍杀,而后才被大火烧焦一说外,自是在无任何其他线索时,自禁不住为难起来了,虽然也知道仵作报告的全部都是实情,但在无任何线索,无从下手的情况下,这案子就没法破,也没法结案了。<>试想一下,一点线索都没有,你怎么破解这个案子,你又怎么向捕快们下达抓捕凶手的命令呐。可这事如果不找个合适的理由从容结案的话,也就无法向天下及刘家交待的,面对着刺史大人不住口的问询催促,为难的书办当一个主意在心中生成后,为了避人耳目和从容交谈,刹时,他摇手并丢眼色,向刺史示意了过去。
那潞州刺史李建立也是个清楚明白人,当猛然见之后,急忙便回避了众人,立刻便不解地问了过去,“书办,你什么意思啊?”
书办冷静地道:“刺史大人,仵作的验尸单上已经写清讲明,他们四个皆被人砍死,挪移后,又放火烧焦的,可除了这一点事实外,自是在无其他任何发现了,里里外外咱们一点线索都没有,这个案子是无法下手侦办的。”
刺史诧异地提意道:“如此这样说的话,那咱们就此事可以发布悬赏,让别的知情人给咱们提供线索啊?”
书办摇头提醒道:“悬赏?老爷,你把这事看得太简单了,现在你一口气、几乎问遍了刘府的所有人,他们又有谁提供出了一点线索,不仅没有,而且还忌讳避让、个个皆怕引火烧身、玩火自焚呐,遇着这人命关天之事,外人就更不要指靠了,这事最好不要那样想。在说,这凶手能连杀四人,且从容而走,功夫一定了得,决非平常之人也,悬赏捉拿这事倘若张扬着办了出去,到头来拿不着凶手,老爷,你这潞州刺史还怎么坐得住啊。这案是断然不能那样做的。”
刺史李建立闻言,自也觉所言极对也,刹时,求教道:“照你这样说的话,这案子简直可说是糟糕透顶极了,那你看这事咱们应该怎么处理呐?”
书办道:“大人,我的主意,那就是因四人深夜斗酒,至使酒醉,不慎半夜失火,更由于外人皆已睡下,且四人皆已酒醉,无力逃避,在烟熏火烤下,至使身亡。咱们就这样定下来,老爷失察一事也就避开了,凶手也就不用在捉拿了,两全其美,不是很好嘛,老爷,在这兵慌马乱的年代里,唯有如此这样,咱们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的。你看我这主意如何呀?”
刺史沉思片刻,自觉此计甚好,刹时,便点头同意道:“行,那就依你所言。<>”
那书办眼见其同意,随着便把一桩惊天动地的大案以酒醉失火,无力逃避至死为由,处理得风平浪静、无风无火也。
潞州刺史李建立看其处理好一切,随机将案由公布于众,着令双方各自收殓埋葬后,自也不在壶关县城多停留,立刻便打道回衙了。
刘府之人虽然不认同,但也无有办法,也只得哭哭啼啼忍痛收殓埋葬去。
话说郭威一直关注着壶关县的情况,当道听途说这件事后,虽然开始之时也吃了一惊,但当闻知福居无任何事,且官府当作失火而处理时,提起的心不由便放了下去。便一心一意跟随着李继韬闹腾去。自也不管他叛变还是怎么着也。
回过头话说福居,从壶关县城回到常乐的家中后,深知此事事关重大,官府知晓后决不会不追不查的,万一有人将自己从牢狱出来的消息报告给官府的话,自己就很难逃生了,为了躲避追查,将情况向岳父说明,留下一半钱给张守信后,自知在山西境内已无法安身的他决定到中原躲避灾祸后,趁着黎明前的黑暗,用毛驴驮负了妻子朱宝珍,便急急忙忙,南下往陵川县找寻那条白陉古道去。
白陉古道乃太行山进出中原的八陉中的第三陉也,它东起卫州的薄壁镇,向西一路经西老爷顶、宝泉栈道、平甸、十里河,磢底村,走横水河村、至陵川县城也。路面就地取材,皆由各种各样不规则的石块铺成,一边是山坡,一边则是万丈深涯,最宽处约有三米,最窄处不足两米,全程大约有三百多里。虽然一路地形险峻,弯弯曲曲,极不好走,但据此陉走出去,可南渡黄河,攻汴、郑等地,东可向大名进击,北可窥相州、邯郸,不仅是个进可攻、退可守的军事要隘,而且还是一条商贸通道也。
且说福居夫妻二人饥不择食,慌不择路到了陵川县城,停下急走的脚步,准备了一点路上的干粮食品后,打听到白陉古道上不仅有匪也有盗时,自是吃了一惊,为了安全起见,便跟随着一支常年行走在白陉古道上的骡马商队,离开了陵川县城,沿着陡峭山路,一步步艰难地往卫州方向而去。<>
十月的南太行,秋意正浓,在略带寒意的秋风吹拂下,温山遍野的绿叶已经改变了色彩,如同层林尽染似的,翠绿色,火红色,金黄色,层层叠叠,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自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,令人心旷神怡。
福居夫妻二人一路上面对着陡峭难行的山路,自是能骑则骑,不能骑则走,你搀我扶、互相照顾着从横水河,过磢底,翻七十二拐,经悬天栈道,过行巅第一桥,一路晓行夜宿,饿食渴饮,翻山越岭,非一日,便出了平甸,翻过了西老爷顶,来到了薄壁镇这个地方,二人一路即没遇到匪,也没有遇到盗,平安无事后,提起的心不由自主便放了下去,入得村来,但见这村内人烟辏集,车水马龙,一百二十行经商卖买,自是行行皆有。虽然只是一个小村镇,但由于地处白陉古道的起点,繁荣之热闹,自与县城没有什么两样也。
且说福居夫妻二人行走观看着,正准备找个饭店用午饭,当猛然看到几个穿着梁朝服装的士兵在街道上走动时,自是诧异奇怪,急忙便向街边的一个卖东西商人问询了过去,“唉,老乡,借问一下,那几个大梁的兵丁是怎么回事,光天化日之下,他们怎么敢在这晋人管辖的土地上行走啊?”
那商人上下左右打量了福居一番,眼见其一脸泥土、风尘仆仆的,刹时,不慌不忙问道:“兄弟,你是外乡人,刚到这个地方吧?”
福居道:“是的,我们刚从山西潞州过来,怎么啦?”
那商人道:“我说那,告诉你,这个地方在今年八月份的时候,梁朝的滑州兵马留后段凝已经将卫州刺史李存儒擒获捉拿了,现在自澶州之西,相州之南,皆早已为梁有了,试想一下,在这梁人管辖的地盘了,梁朝的军队不在这里,难道晋人的军队还会在这里嘛?”
“是嘛,原来是这样啊,我说呐,多谢啦。”福居闻言后,原本是想到此避祸的他自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从狼窝里逃,竟然又跳进了虎口里,自是大吃了一惊,刹时,也不在大街上慢慢行走观看,急忙寻了不起眼的饭店,夫妻二人走进,吃了午饭后,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的他自也不敢在梁人管辖的地区过多停留,随机便也不管天寒地冻,择路往北,向魏州方向而去了。
卫州说来原本就是梁人管辖的地方,而是在公元九百一十五年的三月,天雄节度使杨师厚病死后,梁朝皇帝朱友贞当看到魏博天雄军节度使地广兵强、势力庞大,难以控制,并威胁到自己皇位安全时,乘机实行分割治理,欲将所辖六州之地分为两大镇,以相、卫、澶三州别为一镇,以魏、博、贝三州仍以魏博,以削减其势力,但又恐不服,逐命开封尹刘寻领兵六万,渡过黄河,屯住在南乐,并派遣五百精骑入魏州,以控制魏博,不想,最终还是引起了兵变,在进入四月之时,魏州将士胁迫天雄节度使贺德伦叛梁附晋,请出兵抗梁也,李存勖随即便令马步副总管李存审由赵州帅师进据了临清,以策应,自己则亲率大军自晋阳东下,与李存审会于临清,亲率大军入魏州,又经一番与梁人的来回撕杀,自此这魏博六镇便归了晋人。福居之所以来此避祸,就因为考虑到这些,自万万没有料到这里也已经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,无可奈何之下,这才不得不往魏州方向躲避战乱来。
话说福居夫妻二人离了薄壁镇后,自仿佛失群的孤雁,漏网的活鱼,急急忙忙便从共城出发,经淇县,过淇水,走安阳,往大名方向而去。
两人一路之上,为了避免与梁人发生交集,自不顾严寒冰雪,专挑小路及背路走,正是逃生不避路,到处皆为家,其艰难自是饥不择食,寒不择衣,慌不择路也,一连行走了二个来月,终于在次年春天来临之时,两人平平安安到达了魏州城,也叫大名府的这个归晋人管辖的地方了。
大名府城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年间,周长八十多里,由于地处冀、鲁、豫三省交界处,是一个枢纽地带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。李存勖得到魏博后,便将魏州城这里作为了自己往北打击契丹、往南与朱友贞逐鹿天下的大本营来。
且说福居夫妻二人入得魏州城来,面对着车水马龙、人来人往,热闹的市井,先找寻了个饭店,用过午饭后,二人随机便四处打听寻找起长久居住的地方来,当一番问询,找到一处合适的院落,谈好了价格、付罢钱后,二人随机便在魏州这个地方落脚住了下来,至此,二人便在大名这个地方过起平静的小日子来。
然而,李存勖与朱友贞逐鹿中原的争斗,不仅没有减弱下来,而且双方的争霸更猛烈更动人心魄了,可说已进入了白热化的局面了。
第(1/3)页